“孝”从字义上看上面是“老”字的上部,下面是一个子字,意思就是子女要作为老人的腿脚,或者是把老人背在背上,具体的说就是老人老了,子女要负责老人的衣食住行。
实话说,目前的社会,虽然电视上不乏有不肖子孙,但是我认为那还是少数中的少数,或者说是个案。我所了解的我周围的很多朋友或者说是绝大多数的朋友都能够对父母尽“孝”。但是,仅仅是尽“孝”还是远远的不够的,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孝”与“顺”,“孝”与“敬”联系在一起,就是对父母不仅仅是“行孝”,还要“顺”和“敬”,甚至,某些时候“顺”与“敬”比单纯的“孝”还要重要。
举一个笔者曾经看到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故事说的是父亲不在了,母亲老了,女儿在城里工作,儿子在家里种地,儿子成家后也生了儿子,就是老人家的小孙子。老人家的女儿对老人家也不错,经常寄钱给老人。老人呢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总是给小孙子买这买那,小孙子高兴,她也高兴,精神头好得很,整天乐呵呵的。
后来老人家的女儿听说了,却感到不安。她怕母亲在家吃苦遭罪,就把母亲接到城里居住。给老人买好吃的,买好穿的,并在钱财上尽量满足老人,想让老人的晚年享个清福。可是,老人的心却在小孙子身上,她自己吃的再好,穿得再好,也没有看到她的小孙子吃得好,穿得好时心里高兴。女儿呢,偏偏就想让母亲吃好穿好,不让她顾及别人。
这样老人就觉得生活很没有意义,整日郁郁寡欢,身体很快就垮了下来,不久就离开人世。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孝顺、孝敬”中的“顺”与“敬”在对老人的孝养中的层次的高低,对老年人的“顺”与“敬”是多么的重要。
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行孝”保证父母的衣食住行,不让父母忍饥挨饿,应该还是不难的,但是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人们为生活东奔西走的今天,要做的“顺”和“敬”是需要较好的心里素养的。
所以我想说,“孝顺”和“孝敬”是“行孝”的最高境界。
评论